UPS用并購和擴展構建完善的網絡進軍物流市場,發展貨運行業和航線;FedEx借助強大的機隊力量,繼續“無所不包”;TNT進軍企業級物流市場,比如汽車行業等……相比之下,DHL優勢是搶先進入新市場。譬如東歐,以及重新回到科威特;譬如1986年進入中國市場與中國外運合資,都是DHL搶灘新市場的亮點。但在中國國內市場,2005年進入后除了品牌外,DHL的動作卻一向緩慢,先發優勢蕩然無存。
優勢沒有發揮的同時,DHL反應慢的劣勢也被一再放大。而且,DHL并沒有深刻反思自己如何與低成本航空競爭的問題。不單單是在中國、印度市場,玻璃工藝品海運清關,更包括未從并購策略上思考收購藍標之后的雙品牌運作。因此,DHL退出中國市場與其說是退出,不如說是策略調整。從大力拓展國內業務轉換為以國際件為主,進而延展至國內的策略。筆者判斷,不超過兩年,DHL定會回來,但能不能勝利地回來,這才是問題的本質。
據估算,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、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,并呈快速增長趨勢,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。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,支撐妥善處理快遞包裝污染問題,已成為行業轉型升級、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。
緊扣快遞包裝治理“綠色化、減量化、可循環”的要求,提出了未來三年我國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總體目標,列出了標準體系優化、重點標準研制、標準實施監督、標準國際化等4個方面8項重點任務。將加速快遞包裝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產品相關成果轉化為標準,不斷完善標準與法律政策協調配套的快遞綠色包裝治理體系。
持續研制發布一批以綠色理念為的重要標準,不斷完善覆蓋設計、材料、生產、使用、評價、回收利用、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,以標準助力快遞包裝“綠色革命”。
1.至:麻袋包裝的進口貨物,必須先經熏蒸才得進口;危險品不能卸在碼頭倉庫,必須由收貨人直接派船或用車或到這直接提貨。
2.至日本:日本港務局對進口規定:去往第二卸貨港的船艙,在卸貨港不準開艙,即使其中有卸貨港的貨物也不例外;每票提單的重量不得超過毛重80噸。
3.至新加坡:新加坡港方規定裝有危險品的船只不得停靠碼頭,玻璃工藝品海運清關雙清,必須在危險品錨地卸駁,玻璃工藝品海運,然后由駁船運往港務局碼頭倉庫交收貨人,費用由船方支付。因此,船方在承運去新加坡的危險品時,應要求發貨人付危險品補貼。
4.至黎巴嫩:黎巴嫩獸醫衛生檢疫法規定凡進動物、畜產品及其制品、所有易腐壞的罐頭和食品,均須隨船攜帶有關生產國出具的正式衛生證書,無證書的商品禁止入港。